千年未见,雨带北移,一场事关国运的大变局来了
在山东,流传千年的农谚失效了。“白露早,寒露迟,秋分种麦正当时”,今年却因地温太高,过了秋分麦子还种不下去;
在山东,流传千年的农谚失效了。“白露早,寒露迟,秋分种麦正当时”,今年却因地温太高,过了秋分麦子还种不下去;
治理11万亩荒沙的“治沙英雄”牛玉琴现在,毛乌素沙漠绝大部分得到治理,榆林全市森林覆盖率已达43.2%,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量,也从15亿吨降至大约只有2亿吨。经历过匮乏与富庶,榆林将更多收入回馈给榆林人。就在去年,榆林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了1224.7亿元,
1950年春,一支特殊的考察队踏进了毛乌素沙漠。风沙扑面,举目四望,除了连绵的沙丘,就是被沙埋的房屋废墟。带队的科学家在日记中写道:“这里的沙子正在以每年数米的速度向南推进,如果不加以阻止,百年之后,陕北将不复存在。”这份报告被送到了北京,摆在了一代开国领袖的
古代比现代少的是工业化污染,但“山清水秀”只符合特定时期,尤其是清代后玉米、红薯等高产作物大规模种植后,人口暴增。
9月17日下午,殷玉珍坐在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会场的主席台上,一根乌黑的麻花辫垂在肩头,身上的绿色磨毛外套被白色沙发衬得更鲜亮——她正在向世界分享她从防沙治沙到增收致富的经验。
在世界沙漠分布的版图上,中国的沙漠治理成果格外夺目。毛乌素沙漠,这片曾经黄沙漫天的荒芜之地,正以惊人的速度蜕变,向着消失的方向大步迈进,成为人类对抗沙漠化的伟大奇迹。
当英国人在博物馆炫耀日不落荣光,陕西人默默掏出三张王牌:地下埋着祖传代码,地上跑着宇宙快递,碗里藏着天罡地煞!这个用黄土捏出兵马俑的省份,正把毛乌素沙漠变成光电棋盘。你说这是躺平吃老本?看看航天城70%的火箭心脏,听听黄土高坡上新栽的百万棵树,尝完108碗面还